
全自動駕駛的概念由來已久,但這項技術真正實現所需的時間,可能要比人們的預期長得多。盡管汽車制造公司已經投入大量資源做研發,但行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狀況,依然讓它們焦頭爛額。
極端天氣是預料之中的難題,但還有很多難以預測的狀況。比如,英國媒體曾報道稱,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曾將落日誤認為交通信號燈。還有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直接撞上了一架價值 200 萬美元(約 1462 萬人民幣)的飛機。目前,英國所期待的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應用仍遙遙無期。
自動轉向、自動加速、自動剎車,汽車廠商為汽車配置了越來越多的輔助駕駛功能。在可靠的全自動駕駛功能投入使用之前,人類和機器人將作為一個團隊共同掌握方向盤。所以我們必須謹慎地界定各方責任。
機器人和人類擁有不同但互補的優勢。機器人擅長執行可預測的任務,能更快更準確地作出反應。人類更擅長處理意外情況,比如前方出現了古板的交通警察,或者一輛馬車突然出現在了高速公路上。理論上,最安全的駕駛是將人類和機器人的優勢相結合,但在實踐中卻困難重重。
例如,一輛自動駕駛的優步(Uber,美國專車公司,提供打車服務)汽車撞上了一名推著自行車過馬路的女性。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無法判斷她是行人、自行車還是車輛,也無法正確地預測她的行走路徑,加上人類司機沒有及時作出反應,最終導致事故發生。司機被指控過失殺人罪。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調查發現,一些證據表明,車輛與司機之間的切換機制 失效了,但優步公司未被追責。為什么只追究人類司機的責任?
實際上,認為人類應該承擔更多責任是一種偏見。相關研究表明,如果大部分時間里,汽車都在自動駕駛,那么要求人類司機長時間保持專注就是一種苛求。所以,英國的自動駕駛新規更合理。只有當人類司機免于問責時,汽車制造商才會盡全力確保駕駛安全,而不是通過“免責聲明”,將責任轉嫁給用戶。
特斯拉英國公司此前就明確表示,特斯拉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“不能讓車輛完全自主駕駛”,并且“在啟用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時,人類司機必須保持專注,雙手必須放在方向盤上,隨時準備接管駕駛任務”。除了發表“免責聲明”,汽車制造商還會為汽車搭載不符合自動駕駛標準的駕駛系統,這樣汽車駕駛系統和人類司機之間需要頻繁切換――當出現事故時,司機就需要承擔更多責任。